張斯蘭營養師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看過病人鼻子上插著一條鼻胃管,而這些病人會插上鼻胃管主要是因為疾病或年紀造成了吞嚥上的問題,所以在不得已的狀況下就以鼻胃管經由鼻腔到達胃以此當作進食的途徑,由於受限於鼻胃管的管徑所以灌食的食物就必須不能太過濃稠與質地不能太大,以避免造成鼻胃管的阻塞。早期的管灌食物就是利用我們進食的飯、菜、肉經由果汁機攪打稀釋後進行灌食,但卻容易發生塞住管徑的狀況而且手續繁瑣,因為這些原因漸漸的很多照顧者為了避免發生塞管的狀況,就會將食物攪打得較稀,但也忽略了熱量不足的問題,長期下來病人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形,甚至清潔不乾淨也會造成腸道的不適。還好經過食品加工與科技的進步,市面上出現了均衡配方的管灌產品,甚至後來還有依照需求每1cc能提供1.5大卡甚至2大卡的管灌營養品,讓進食量不大的病人攝取同樣體積的管灌食品就能得到1.5倍或2倍的熱量。因為方便且多樣化的產品使得天然攪打食物的方式被商業配方給取代,但是還是常常遇到病患家屬擔心只有管灌商業配方是否就足以支付病患營養需求?
這裡跟大家解說一下商也管灌配方與天然食物的差異,管灌商業配方在三大營養素、維生素與礦物質上只要灌到足夠的量即可達到需求量,但是在近十年營養界與醫界開始鼓勵大家不要一整天僅靠管灌商業配方當作唯一食物的來源,應該加入部分天然攪打的食物因為天然食物中能提供豐富的植化素與抗氧化物質,這是商業配方無法全面提供的。但也不建議全部都來自天然攪打的食物,因為天然食物因為質地的粗細、黏稠度若要能通過管灌管通常濃度最多1cc只能提供0.6-0.8大卡,會造成灌入的量相同但熱量與營養素卻是不足。另外,也在臨床上看過照顧者不清楚管灌配方奶跟一般市售牛奶有甚麼不同,而將管灌配方改為一般的奶粉在灌食,長期下來病患體重卻如溜滑梯般的下滑,甚至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雖然管灌配方有粉狀與液狀看起來與市售的牛奶一樣,但是管灌配方不僅考慮到三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肪)的比例須符合健康飲食外,還添加了人體每天所需的微量與巨量營養素,縱使長期管灌也不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形,而且管灌營養品是需要經過衛生福利部申請通過才能販售,與市售的牛奶完全不相同。
所以當遇到管灌的病人時到底要給予管灌配方還是應該給予天然食物呢?當然首先是詢問過營養師針對個人挑選適合的營養品以及設計符合個人的熱量,再由營養師教導照顧者如何自製質地與濃度合適的天然攪打食物配合管灌營養品一起提供給患者食用,如此又能提供足夠的營養與熱量也能獲取天然食物中的植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