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澱粉」現代人總是避之唯恐不及,這幾年到處演講授課時最容易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到底可不可以吃飯,或是很多人總是疑惑的問我已經很久不碰澱粉為何還是無法減輕體重。的確,現在在社群媒體或是部分媒體上吹起了一股拒糖風,有各式各樣的論述在說明為何要拒糖甚至直指白飯不要吃,但是這樣的論述其實過於果斷,因為我們必須先來探討富含醣類食物的來源以及我們攝取的頻率,甚至造成現代人慢性疾病的原因為何,而不是拒絕能提供營養的好澱粉。首先帶領大家來看看我國農糧署的資料裡民國91年我國國人每人每年消耗49.96公斤的稻米,而民國106年消耗量為45.4公斤,反觀糖與蜂蜜的消耗量民國91年為24.45公斤,民國106年卻增加為26.6公斤,從這個統計我們發現稻米的攝食量減少但精緻糖卻是增加!所以我們似乎更應該拒絕精緻糖,而不是懼怕提供營養的多醣類。
所謂的澱粉類食物在我國每日飲食指南中是被歸類在全榖雜糧類,而全榖雜糧類食物又分為精緻澱粉與全穀類食物,精緻澱粉因經過精緻化的過程,將富含營養素的麩皮(糠)、胚芽去除後所得到的穀物,也因為去除了纖維使得精緻澱粉口感增加也較好消化,所以升糖指數(代表我們吃進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也較高,所以精緻澱粉或精緻糖對身體而言所提供的營養素較低,但卻讓身體的血糖值變化較大。反觀全穀類食物如:糙米、五穀飯、全麥、蕎麥、藜麥、小米…等為精緻的穀物,在研究上可以控制血壓、維持血糖穩定、幫助腸道功能等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生,以下就以糙米為例介紹其對身體的好處:
- 纖維:幫助腸道功能的正常,協助膽固醇的排除。
- 植化素:減緩自由基的傷害。
- 抗性澱粉:減緩血糖值的快速變化。
- 菊糖與果寡糖:幫助腸道有益菌的生長。
- 植物固醇: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所以由上面這些資料我們知道,選對醣類的來源是非常重要的,這裡也要提醒民眾,會讓人變胖的是「熱量過多」絕對不是「營養素過高」,很多民眾聽到營養豐富的食物就避之唯恐不及擔心攝取後會讓身材走樣,事實絕對不是這樣的。跟大家說明一下,就同樣含醣量的食材來說,15公克的醣=3顆方糖=1片小片吐司=1/4碗白飯=1/4碗糙米飯,雖然都是15公克的醣且熱量相同,但是糙米飯卻除了能提供醣類的熱量外還能提供多元的營養素,反之越精緻的澱粉所提供的營養就會越少,甚至僅提供熱量毫無營養可言。因此,若以CP值來看,當然富含營養成分的澱粉來源才更為划算,不是嗎?聰明的您,應該了解醣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選錯醣、吃錯醣!從今天起只要將精緻澱粉改為等量的全榖雜糧,減少精緻糖的攝取就可以做到拒醣不懼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