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山東人,喜歡吃麵食,我家其實對『糖尿病』這3個字並不陌生,我媽媽就是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走的。」苑舉正罹病前,周遭已有不少病例,除了母親66歲時因併發症離世,家中往來的親戚朋友中,許多人都有糖尿病。
只是沒想到,印象中「專門處罰老人的疾病」,發生在自己身上。當時他剛從歐洲學成歸國,馬上面對學術工作的壓力,自己都不知道疾病找上門。多虧弟弟有照顧媽媽的經驗,加上生化背景的相關知識,察覺到異狀,「他有一次看到我突然身材暴瘦,瘦了大概7、8公斤吧,你買7、8公斤的豬肉就知道那有多少,他就說『你有糖尿病』,我不敢相信。」
苑舉正很快到三軍總醫院求診,檢查後確定罹患糖尿病,當時只有37歲,「那時候我去醫院排隊,人家都以為我是幫我父母排。」
除了吃藥,醫師要求他多運動,飲食盡可能少油少鹽少糖,而且心情要放輕鬆。前面幾點好配合,但最後一點,實在很難,「我剛開始教書,很難放輕鬆嘛,而且我那個時候找工作不容易啊,第1個工作在新竹、第2個工作在嘉義、第3個在台中,沒辦法很輕鬆。」
正因為如此,他發現醫師的指示是一回事,但在台灣社會,面對事業衝刺期罹患糖尿病,要嚴格遵行醫囑,真的不簡單。